close

2007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

看到以下的文章真是心有戚戚焉,多年承受的壓力隨著淚水一洩而下。


我們的社會到底有多少人對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』有些初步的認識


不敢期許深入的瞭解,我總在為別人耐性解釋時,看到別人質疑我自圓其說的眼光閃爍。


願意多瞭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朋友,細讀以下的文章多給他們一些寬容與支持的力量吧~


 


  


過動兒的父母,可以成為孩子極好的「教練」,但也唯有在充足的知識、策略,
同時有原則並冷靜之下,才容易擔負起教練重責。

若父母本身也具有ADD或ADHD的特質,挑戰雖會增加,但不是不能克服。其實父
母本身有沒有具有這特質,只要處在「過動兒之家」,都已經注定定要面對不同
的挑戰。我以前就提出這個「有趣現象」:

因為過動兒來自遺傳的成分極大,家中有個過動兒,父母中總有一個人可能帶有
這特質。

若母親不是,好處是能夠很冷靜的處理孩子的問題,當個成功的「教練」。但,
她有可能要面對「過動兒先生」,常常需要處理婚姻中的夫妻衝突。若處理不
當,或父親在過動兒成長中,加入了太多「負面影響」,這個母親教練就得當得
非常辛苦,常常在孩子身上花下的心血,被父親一句話或一個不當的責罰,全部
落空。

若母親本身也有這特質,雖然在照顧的過程中不容易,但「母愛」,往往讓她能
突破限制,發揮超越特質的能力,最終也能成為不錯的「教練」。當然,因為沒
有了「過動兒配偶」這項優勢,若再加上另一半全力支援,過動兒得到許許多多
往正面發展、成長的空間。

過動兒不是單一「一個過動兒」問題,它是整個家庭的問題,影響到家庭幸不幸
福、和不和諧,進而影響到孩子成人後的情況。要幫助過動兒,就要進一步好好
的幫助過動兒父母、家人,紓解開整個過動兒家庭的壓力。



引用http://hk.groups.yahoo.com/group/ChineseParent-ADHD/messages/967?xm=1&m=e&l=1




1 什麼叫做「注意力缺失症(ADD)」?

愛因斯坦、邱吉爾、愛迪生和莫札特,這些名人有什麼共同之處嗎?他們都特別與眾不同──幼童時期令人頭痛不已。如果他們活在現代,那麼,醫生可能也會診斷他們患有「注意力缺失症(ADD)」。但在他們那個時代,醫學界還不認識這種疾病,他們只被當作難以應付的小孩──日後卻成為不凡的人。
  


現在「注意力缺失症(ADD)」已經是眾所皆知的名詞了。甚至連名人琥碧歌珀、達斯汀霍夫曼及比爾蓋茲也曾表明患有「注意力缺失症(ADD)」。如此看來,「注意力缺失症(ADD)」在西方社會已成為一種「流行病」,就像是反映我們這個「過動」、忙碌、步調迅速的時代的一面鏡子。在德國的幼稚園及學校裡,「注意力缺失症(ADD)」也在這幾年如傳染病般地擴散開來。專家估計有:3%~6%的兒童及16歲以下的青少年,大約50萬人可能患有此病,(譯注:根據報導,台灣目前有30萬兒童患有此症。)而男孩又為女孩的3倍。在學校裡,每個班級中,至少有兩個這樣的「問題兒童」。


引用http://www.olbook.com.tw/books/printsample.php?id=182&ch=1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sa Chen  的頭像
    Lisa Chen

    *ღ*天天天晴~日日好心情*ღ*.

    Lisa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